Page 46 - 《中国民族建筑》176期
P. 46

也参差不齐,难以体现古建精品风韵。      中国民族建筑

           由于创新性的民族建筑或明显增加造价,除了政府规划打造的民族风格的地标建筑外,其他建筑的  论中国民族建筑的发展

          建设方很难有动力发展民族风格建筑。

                    保护和发展民族建筑,也就是保证“中华特色人居环

                   境和民族魂根”的历史延续。推动民族建筑的持续发展,

                   是中国建筑人的历史使命、民族使命和国家使命。实现民

                   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可通过纳入国家文化战略、深入系统

                   挖掘价值、理论体系建立完善、构造工艺研发创新、复合

                   民建人才培养、规划松绑设计合作、现代民建产业培育七

                   个方面进行组织推动。

                   (1)纳入国家文化战略

                    未来国际竞争的胜负取决于科技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相较于文学、绘画、文艺作品等文化载体,民族建筑对于民

                   族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体现最为充分。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影视

                   作品,高水平特效能够展现科技,但在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

          关于民族建筑发展的

                   力方面远逊于建筑。而且,建筑本身就能够把绘画、雕刻等

               若干建议  文化载体融为一体。因此发展民族建筑对于提高我国未来的

                   文化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深入系统挖掘价值,完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河流孕育的古蜀聚落



                                25 25



          文/ 刘卫兵











                                             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对不羁岷江水的                       古蜀林盘,就是河流孕育出的成

                                             自由操控,川人因此自古蜀便能在川西                  都人居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这片平坦的扇形冲积平原和周边起伏

                                             的丘陵上,从容地引水耕田、修房建院、                   二、林盘,亲水的成都农耕文明

                                             种竹栽树,形成了河水环绕的自然农耕

                                             村庄,成都方言称之为“林盘”,亦称“川                    诗仙李白游历成都平原时,面对

                                             西林盘”。这种散布于水系密布的田野                  河流托起如蜀锦般的林盘绿野赞叹道 :

                                             中绿岛般的古蜀居住聚落在中国是独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一无二的。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现代著名作家李劼人 1935 年在他            成都平原地处适宜农耕的北纬 30 度线

                                             的名作《死水微澜》中曾这样深情地描                  附近,加之河流密布,天赋沃土上的辛

                                             述他熟悉的天回镇林盘 :“绿树与各种                 勤耕作催生了成都农耕文明。



                                             竹子蓊翳着,隔不多远便是一大丛。假                      竹林、清流、院坝,田野里,浓

             [  刘卫兵 ]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

                                             使你从天空看下去,真象小孩们游戏时                  密的竹林梢飘出袅袅炊烟,平静的水田

         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绿色与节能

                                             所摆的似有秩序似无秩序的子儿,若在                  间掠过几只白鹭,蜀人在这里繁衍生

         委员会会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

                                             春夏,便是万顷绿波中的苍螺小岛,或                  息、在这里负耒横经、耕读传家……林

         史文化专家组成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是外国花园中花坛间的盆景。”  这些在                盘就是河流、人居、水田、丛林构成的

         SBCI( 可持续建筑与气候倡议 ) 组织成

         员,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美                   川西的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自由散布                   逍遥园,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特征体

         国 DAVID 国际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主持                的林盘是古蜀以来长期逐水而居的移                   现了古蜀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建筑师。                                民抱团聚居所致,尤以湖广填四川为                   的朴素哲学思想。

                                             甚。清代道光年间新津知县王培荀在其                      林盘里的院坝往往是随田散居的,

                                            《听雨楼随笔》中写道 :“川地多楚民,                 当有了调换东西、摆谈交友的需求,便

            一、林盘 因水而生的古蜀聚落                   绵邑为最。地少村市,每一家即傍林盘                  有了串院成街的集镇、赶集看戏的场合,

                                             一座,相隔或半里,或里许,谓之一坝。”                川人称之为赶场。这是川西坝子最生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河流环抱的林盘通常是以姓氏(宗                最喧闹的场所, 乡场、戏台、茶铺、酒



          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 1600 多年前               族)为聚居单位,规模自然也随宗族繁                  家……大多临河而设,“击鼓说书,喜

          的《华阳国志》对成都平原的定义。                   衍的兴衰而变化,并以族姓命名,如都                  形于色”的说唱、清丽婉转的清音、激

              天府之国的形成正是归功于 2000              江堰的徐家林盘、温江的陈家桅杆等等。                 昂动听的金钱板等曲艺形式就应运而生





        40 / www.naioc.org.cn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