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中国民族建筑》2020新春特刊
P. 64
也参差不齐,难以体现古建精品风韵。 中国民族建筑
由于创新性的民族建筑或明显增加造价,除了政府规划打造的民族风格的地标建筑外,其他建筑的 论中国民族建筑的发展
建设方很难有动力发展民族风格建筑。
保护和发展民族建筑,也就是保证“中华特色人居环
境和民族魂根”的历史延续。推动民族建筑的持续发展,
是中国建筑人的历史使命、民族使命和国家使命。实现民
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可通过纳入国家文化战略、深入系统
挖掘价值、理论体系建立完善、构造工艺研发创新、复合
民建人才培养、规划松绑设计合作、现代民建产业培育七
个方面进行组织推动。
(1)纳入国家文化战略
未来国际竞争的胜负取决于科技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相较于文学、绘画、文艺作品等文化载体,民族建筑对于民
族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体现最为充分。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影视
作品,高水平特效能够展现科技,但在民族文化特征的表现
关于民族建筑发展的
力方面远逊于建筑。而且,建筑本身就能够把绘画、雕刻等
若干建议 文化载体融为一体。因此发展民族建筑对于提高我国未来的
文化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深入系统挖掘价值,完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声色光影、四季轮回、田园风情、特色 禁忌信仰、科教文化、民风习俗等方面
建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按照视域的大 的凝练。
25 25
小可例举为村落的山水田园环境格局、 中国传统村落是植根于“农耕经
村落景观要素、村巷肌理、村落建筑风 济为主,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基
貌、建筑装饰装修等方面。 础上形成的,依赖于宗法制度下形成的
宏观上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 社会结构,同时形成蕴含有丰富的宗
多样、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地域文化 教、信仰、科教、民俗等内容。在经济
差异巨大等原因,以及微观上不同村落 方面,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
要素的“排列组合”,使得中国传统村 境,孕育了华夏族以农耕经济为主,多
落形态的多样性、丰富性是其它国家和 种经济并存的一体多元格局。农耕经济
地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我国其它村落类 的持续性、稳定性特点,形成了中国人
型无法企及的。在其它汉族和少数民族 安土重迁的民族心理,所以不同地域的
地区的传统村落更是形态各异,各有千 村落形态一经形成,就相对稳定的延续
秋,这里不一一例举。这些形态各异的 下来。从营造主体来看,也是一样的,
村落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无限 传统工匠的技术革新是有限的,更多的
的审美遐思,这也意味着村落审美活动 是经验的积累,并代代相传。当经济形
的实质性开始,为进入村落的审美体 态发生重大转变时,村落形态和建筑形
验、审美超越迈开了坚实的一步。这是 制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农耕经济与商
传统村落审美文化的第一维度。 品经济结合,村落可能会向着集镇,甚
相美”内涵的理解有限,待时机成熟时 至城市转变,村落空间、建筑空间也要
再议。 二、传统村落的社会内涵维度 随着功能的转变而转变。而当商业经济
在建筑美学领域,造形美、形式美, 没落,以前繁华一时的集镇可能会演变
是建筑美学的重要范畴。但在使用上通 从审美心理历程看,探讨物质形 为一个自然村落。在宗教信仰方面,各
常是指单个建筑而言,具有视域上的局 态背后的社会内涵或社会动因是村落 种神灵信仰和仪式深刻的影响到村落
限,而在讲大视域的村落时,如“村落 审美文化构成的第二个维度,也对应文 的文化景观。中国的许多汉族村落布局
造型”、“村落形式”就不太妥帖,形 化三层次说中的“心物结合部分”。在 都遵循五位四灵的布局模式,五位是道
式包含于形态,故形态一词更为妥帖。 传统村落审美活动中,不同的山形水 家五行文化的体现,四灵是道家的四种
就村落审美文化结构而言,内形态(对 势、田园风光、多变的街巷、奇特的建 神兽。佛教庙宇更是广泛分布在汉、傣
应社会内涵层面、意境审美层面)的探 筑造型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欲望和审美 (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信奉藏
讨首先着眼于村落外形态。村落的外形 期待。如何进一步推进村落审美活动, 传佛教)等民族村落中。村落中并存有
态不仅仅是村落核心聚居区建筑群的 进入审美体验阶段,我们认为应该在对 承担不同职能的神灵,村民供奉这些神
总体轮廓和形状,而是包括耕作半径之 村落“社会内涵、社会动因”的理解和 灵能满足村民不同的精神需求。在社会
内的山、水、田、林、住居等要素呈现 解读中展开。从美学角度看,社会内涵 组织结构上,受汉文化影响的各民族继
出来的外在的表层之美。人们可以通过 是特定社会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形态、社 承了宗法制度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
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感受山灵水动、 会结构(包括宗族组织)、宗教意识、 特色的宗族村落。宗族村落通常由宗族
58 / www.naio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