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地坑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奇特的民居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建筑专家称它为“地下的四合院”、“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地质学、艺术学价值。
地坑院也叫地窨院、天井窑院。它是向下挖坑,四壁凿洞,与大地融为一体的生土建筑。具有实用、美观、坚固,省时、省工,省料、省钱,防震、防风、防盗、防火,冬暖夏凉,四季宜居等诸多优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陕州地坑院景区占地2033亩,其中建设用地519.45亩,建筑及场地面积19.0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有: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园、文化展示中心、易苑地下宾馆、陕州老街、餐饮小吃街、五行功能院、休闲广场、星级公厕。配套基础设施主要为:停车场、游步道、景区道路、给排水工程、供配电、垃圾污水处理、消防、标示标牌、智慧旅游设施等,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亿元,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民俗文化园由22座相互连通的原生态地坑院所构成,分别从窑洞人家、传统技艺、民俗欣赏、非遗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大家展示豫西独特的民俗文化。马嵬驿小吃街有70余家商户,100于种小吃,汇集了豫、秦、晋三省小吃名品,五行院由当地的十碗席酿酒和农副产品展示等。开业至今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百艺苑仿明清风格的建筑,建筑面积7000㎡,商铺60间,目前正在对外招商,已经和中华老字号协会会长见面,并取得了协会的大力支持。易苑地下窑洞宾馆是由按照易经八卦方位布局的24座地坑院240个窑洞500张床位组成,配备有会议室、中西餐厅、娱乐设施和矿温泉洗浴,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窑洞温泉宾馆,目前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装修设计。农业生态观光占地500亩,现正在规划设计中。
景区的建成对于地坑院资源的保护和营造技艺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对推动陕州区旅游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现有建筑和设施,符合景区管理和资源保护的要求,是陕州区唯一拥有的可持续开发,可永久利用的世界级旅游资源。
地坑院的建筑特色
地坑院组成的村落,受到地形、地貌、地质的限制,并且户与户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会呈现出成排、成行或呈散点式布局。这种村落在地上只见树木,不见房舍,走进村庄,方看到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有“地平线下的村庄”的美誉。
建造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六米左右深,十米左右长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下深坑做为院心,然后在坑的四壁挖十孔左右窑洞,总和工程量约2000个土方。大多数窑洞高和宽不超过三米,深十米左右,上圆下方。根据各个窑洞的功能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窑、门洞窑等。门洞窑(也叫门洞、门通或洞)和其它窑洞的不同在于窑底有通向地面的斜坡,形成甬道,直通地面,是人们出入地坑院的唯一通道。常见的地坑院为独门独院,个别也有二进院、三进院,就是一个门洞与二、三个地坑院相连。
每座地坑院都有一口渗水井,六七米深,口径一米左右,像个葫芦形,雨季用来排水。有的院子比较大,会有两个,其中一个冬季可以用来储存蔬菜。
地坑院崖上地面的四周用砖或土围成护崖墙(又叫拦马墙或女儿墙)。除了主窑对面的一面外其它三面会建有滴水檐。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防小孩子在地上游玩掉入院子;三是怕碾场劳作时牲口走空掉下;四是为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气派。
院心常会种些梨树、石榴树等。春天满院花开清香扑鼻;夏季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秋季硕果满枝累累飘香;冬季坐在热炕上剪窗花、纺线、缝衣……窗外雪花飞飞扬扬,很是惬意。
地坑院的价值
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在居住和建筑民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信仰、社会状况、经济水平等演变轨迹,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它是生土建筑的杰出典范。地坑院是利用自然地势挖掘,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是“原生态建筑”和“绿色生态建筑”,被誉为“生土建筑的杰出典范”。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看,它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其充分体现了其自然风格与乡土气息,是人工与天然的有机结合,整个村庄建在地下,是建筑生根于大地的典型代表。
它是生态建筑艺术园林。地坑院的建造构思也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由地面下到院落,再经由院落进到窑洞,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处于地面,人的视野十分开阔,步入坡道视野受到约束,再进到院落便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虚实的对比变化。地坑院深藏在大地之中,融合在自然之内,是长天与大地一色的生态建筑。蓝天白云下的地坑院村落,花开满院,蜂飞蝶舞,在绿树掩映下窑前挂着金色的玉米穗、红色的辣椒串儿、庭院中的绿树、窑顶上的麦秸垛,这些富有生活韵味的自然色彩,与地坑院相映成辉,宛如艺术园林中的田园风光画卷。
它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为了防止下雨时水灌入窑洞,在地坑院中间挖有供存渗雨水之用的渗井;为了防止地坑院外的积水流入院内,崖上四周都砌有拦马墙和青瓦檐水;为了防止雨水渗漏,窑顶还要在雨天后碾压平整,因此每一座地坑院都配置有一个碌碡。同时村民们还可把窑顶部当作打谷晒粮的“场”,一举两得;为了冬天取暖设计有“通灶炕”,冬季烧火做饭、饭熟炕热,一事两用;存放粮食的窑洞开有与地面相通的“马眼”,收获季节可将晒干的粮食直接从“马眼”流入屋内放置的粮囤中,方便省事。
它的造型简洁美观大方。从造型上,地坑院的建造主要由圆形和方形基本元素组成,从色彩上看,黄泥土、青砖瓦和一些黑门窗组成,色调简单,没有太多的装饰。呈现出独有的、简洁的、美观的朴素建筑风格。在这其中最具装饰性的就是拦马墙和窑脸。 地坑院拦马墙大多用土坯或砖砌成花墙,一层层叠瓦和简单砖雕花纹装饰,于简朴中蕴育了灵秀之美。窑脸的布局很讲究,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曲线、直线有节奏的变化,突出了节奏美,一门两窗或三窗的格局,三十六格风门和二十五格窗上的剪纸,窑脸上的玉米、谷穗、柿子等的点缀,丰富了色彩,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加上窑畔、窑腿用青砖勾勒装饰,让地坑院呈现出了更加简洁完整、充满生机的自然之美。
这里居家生活温馨惬意。地坑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幽静典雅,居家生活显得方便舒适,利于延年益寿。冬季窑内温度不会低于摄氏l0度,夏天也在20度左右,既使在最热的中午也要盖上被子休息,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最适宜人居住。有血缘关系的几家人杂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共用一眼水井,合用一处茅厕,同甘共苦,充满温情,十几口、几十口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它具有防震防盗挡风隔音的功能。在实践中,人们对地坑院不断完善改造,使之更趋合理化。这种地坑院窑为圆拱形,坚固耐压,使身处大地之中的地坑院,随大地脉博而跃动,防震效果极佳。门洞的大门和深深的院落让盗贼束手无策。飓风对住在地坑院的人来说,风从头上过,院里树叶落,窑内没感觉。厚厚的墙壁,隔音效果极好,安静幽雅、澄心养神。
居住方式的选择和自然条件、中国哲学思想及神秘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坑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与原始先民穴居传统渊源极深。地坑院还有多少学术研究价值、适宜人类生活条件的诸多优势有待进一步被揭秘。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的村庄”“地下四合院”“人类居住文明的活化石”“中国农民土建筑的最高成就”,入选“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是名符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