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奋
(东阳籍古建筑专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
摘 要:民居建筑不同于皇家建筑,所用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尤其是江南的干栏式民居建筑。柱子粗细不一,弯曲不直,甚至扭曲的极为普遍。这就给榫卯制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东阳民居建筑体系的缔造者“东阳帮”工匠为解决此难度,在唐宋时期就摸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简便、准确的特殊枝巧,称之为“套照”。本文将通过图文结合,系统介绍“东阳帮”的木作特技——“套照”
关键词 东阳帮 东阳民居 披屋 套照
东阳帮——由浙江东阳县的亦农亦工的乡民们结合而成的一个以建筑业为主的行帮。是东阳工匠的代称,本地人俗称他们为“出门侬”,外埠人称他们为“东阳佬”,建筑业内称之为“东阳帮”。形成于南宋京都临安(杭州)的建设时期。当时与苏南的“香山帮”、浙东的“宁波帮”三足鼎立。明清时期主要活跃在北接太湖,南达丽水,东自新昌、嵊州,西至婺源、徽州共约10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长达600多年,缔造了一个东阳民居建筑体系。
东阳民居——狭义讲,是指浙江东阳地区的传统民居。广义讲,是指“东阳帮”所缔造的“东阳民居建筑体系”范围内的传统民居。因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建筑都是东阳帮工匠或落户于该地的后代及其徒弟们,基本按东阳民居建筑模式建造的。
披屋——贴靠于正式楼屋的后壁墙或山墙外侧的单坡顶附属平房,它能起支持作用,增强正式楼屋外墙的稳固性。一般都作灶房、杂物房、畜舍、厕所之用。
浙江中西部地区的民居建筑,除宗祠、厅堂、豪宅的柱料都较粗大,规格一致外,一般建筑的柱料都是粗细不一,不圆不直,自然弯曲,甚至扭曲。在一个卯孔(俗称笋头孔)的范围内也有扭曲现象,特别是那些简朴型民宅和“披屋”,几乎每个卯孔的上下左右各点的弧度、深度都不一样,这就给构件联结带来难度。同时,东阳人无论是对宗祠、厅堂、豪宅、普通住宅、简朴的贫民住宅和“披屋”的构件联结都很讲究美观、严丝合缝、稳定牢固。要求组装时每个榫头入卯都要听响(即必须用斧、锤敲打到位),榫卯结合部不可张嘴露出榫头。柱子不规格,质量美观要求又高,这是难为木工的一对矛盾。东阳帮工匠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唐宋时期就摸索总结出一套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称之为“套照”。
“套照”顾名思义是套样子照做,也就是先套取榫卯联结部的周边尺寸样子,而后照样制作。是制作榫头的操作工艺。既有口诀,又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操作程序。现介绍如下:
一、“套照”所用的器材工具(图1所示)
1.照板2块(长约2.2~3.2尺,宽约3~4寸,厚约0.8寸,视柱径大小适当选定),其大样及穿线示图如图1-3。
2.弦线(鱼线)一卷,总长度应长于栋(脊)柱高的4倍。
3.照篾若干 长约2~3尺,宽约8分,厚约3分(削平竹子内簧后)刮光了的竹签,形似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分青、白两面。数量相当于本组建筑的榫卯总数,即每个榫卯一根(写明名称,如图1 -2,每柱扎成一小捆,每榀扎成一大捆存放,以免混乱弄错。
4.墨头、角尺、小斧各一,三脚马两个。
二、“套照”口诀 “天青地白,笃天勿笃地,交正勿交背”。
“天青地白” 即照篾的竹青面表示天位(榫卯的上端位)记录此位的正向、背向(如图2的a、b点)尺寸,照篾的白面(竹簧面)表示地位(榫卯的下端位)记录此位的正向、背向(如图2的c、d或e、f点)尺寸。
“笃天勿笃地”即套取卯孔长度时,照篾要由下向上(柱顶端)顶(如图3)不可由上向下顶。因为凿孔规矩是上口留墨线,平正光滑,下口不留墨线,故上口相对准确。
“交正勿交背”即套记卯孔正向尺寸线时要在照篾上画的两道尺寸线上再打乂。记背向尺寸线时则不打乂,以便区分正、背向。如图1-2所示。
三、“套照”操作程序
1.把凿好卯孔的柱子架于三脚马上(图2-1)。
2.吊正柱的方向(正向向上)检查柱两端的十字中线是否准确(图2-2),切忌扭曲。
3.安装照板
(1)按图1-3所示,把弦线穿于照板上,调整好线的长度,使四根线松紧一致。
(2)抻紧弦线把照板稳固于柱两端,并校正十字中线,使其准确重合(图2-3、2-4)。
4.按口诀规定进行套样
(1)套卯孔长度(如图3所示)操作者面向柱,左手持照篾(青面向上)由左向右顶至天位(b点),右手持墨签笔,对准地位(d或f点)于照篾青面画线(线长与照蔑宽同,如图1-2所示)。
(2)套卯孔“天”位柱子断面弧度尺寸。操作者面朝柱大头(或小头)方向,左手持照篾,青面朝上,顶于“天”位正向点a处,使照篾水平与弦线垂直正交,右手持竹签笔在正交点的照篾前沿画一道短线,如图4-1及图1-2所示,而后将照篾顶端移到a2处(图4-2),以同样方法画短线于照篾上,并在两短线上画一乂,一般套a、a2两点即可,若直径在1.2尺以上的大柱料也有套三至四点,每点间相距5分,如图6-1所示。
套取完正向各点后,则套背向各点,其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画线于照篾青面后沿而不打乂。如图4-3及图1-2。
(3)套“地”位c、c2、d、d2及e、e2、f、f2各点尺寸,如图5所示,其操作方法同(2),所不同的是前者画尺寸线于照篾青面,而此是画尺寸线于照篾的白面,体现“天青地白”。
5.照样制作榫头
(1)将相对应的横向构件(梁枋)正面(天位)向上放置于三脚马上、而后在构件(梁枋)的两端画出前后柱的中线(两中线的间距即开间或樘步距)。
(2)在构件(梁枋)一端柱中线的内侧画出弦线的位置线。此线与柱中线间的距离X,即套样时柱子中心线与弦线间的距离。一般取X值为1尺、1.5尺、2尺。通常取1~1.5柱径,视柱子曲直程度、直径大小适当选定。
(3)将照篾的顶端顶于弦线的位置线,分别将a、a2、a3、b、b2、b3各点及榫长尺寸返到构件(梁枋)上,各点连线即为此榫头天位的两肩。如图6-2。
(4)将构件(梁枋)翻转180°成背面(地位)向上,以同样的操作方法画出地位两肩及榫长尺寸线。如图6-3。
(5)连接并校准四面连线,完成全部套照操作。
(6)按照墨线进行锯截,即成理想之榫头,如图6-4。
按此法制作而成的榫头及相贯线,必定与相应的柱卯孔紧密结合,严丝合缝,绝对不会出现张嘴露榫头现象。这是保障东阳民居构件结合严紧、圆润、美观的绝技。
图1—图6附后
1-1 套照操作 1-2 照篾
1-3 照板
1-4墨斗与角尺 1-5三脚马
图 1“套照”操作及工具
2-1 “套照”准备之一——架柱
2-2 “套照”准备之二——吊正中线 2-3 “套照”准备之三——安装照板
2-4“套照准备完成”
图 2 “套照”准备程序图
3-1 套半榫卯孔长度样 3-2 套透榫卯孔长度样
图 3 套卯孔长度示图
4-1套天位正向a点样 4-2套天位正向a2点样 4-3套天位背向b点样
图 4 套“天位”步骤
5-1 套地位正向e点样 5-2套地位正向e2点样 5-3套地位背向f点样
图 5 套“地位”步骤
图 6 照(返)样制作示例图